沿徑定向介紹

沿徑定向(TrailO)是國際定向聯盟認可中定向運動四大專項其中之一(其餘三項為徒步定向(FootO)、滑雪定向(SkiO)、山地單車定向(MTBO))。與其餘三個專項不同,沿徑定向之特點為健全人士可與殘疾人士一起作賽,因為沿徑定向比賽不會考驗運動員之移動速度。

沿徑定向最初稱為輪椅定向,發展於八十年代,供需要使用輪椅之人士參與。到了九十年代,此運動開放給健全人士一同作賽,故改稱為沿徑定向,因為運動員只能在路徑上行走,不得離開路徑。

香港自2012年起每年舉辦香港沿徑定向錦標賽,為香港最高水平之沿徑定向賽事,分為精英組(限入圍賽取得資格者)、高級組及初級組。除此之外,香港每年都設有若干之入圍賽,給運動員獲得精英組資格。錦標賽及入圍賽亦是選拔港隊之主要條件。

國際賽事方面,世界沿徑定向錦標賽自2004年開始每年舉行,香港於2005、2006及2012年起每年派出代表隊參賽。香港將於2019年主辦首屆亞洲沿徑定向錦標賽,以及2020年主辦第17屆世界沿徑定向錦標賽。

自2018年起,沿徑定向將與其餘三個專項一樣設有世界排名。歷史上首個沿徑定向世界排位賽為埃及國際沿徑定向錦標賽,已於2018年2月舉行。

國際定向聯盟出版了一份文件,為徒步定向運動員介紹沿徑定向(此為香港定向總會出版,蔡偉傑翻譯之中文本),並設有範例賽程供參考。

精確賽(PreO)

沿徑定向之傳統形式現今稱為精確賽,首屆世錦賽於2004年舉行。其賽程類似於傳統定向,但參加者需要在路徑上觀察地圖上之控制點並選擇合適的旗號作為正確之控制點,而不能像傳統定向一樣親身到訪。

以下為2016世界沿徑定向錦標賽(精確賽)之其中一張賽圖:
WTOC 2016

由此可見,精確賽之地圖與傳統定向並沒有太大分別。賽員需要從起點順序作答,並於限時內到達終點報到。地圖上與傳統定向不同的是提示符號中B欄及H欄,當中B欄(控制點編號)中顯示的是旗號之數目,例如第1個控制點顯示A-B,代表該處有兩支旗,在決定點由左至右分別是A及B;第2個控制點顯示A-E,代表有五支旗,在決定點由左至右分別是A、B、C、D及E;而第8個控制點顯示A,即代表只有一支旗(A)。

例如在下圖可見到有六支旗,由左至右,不論遠近,分別為A、B、C、D、E及F(圖中的字母只作解釋,並不會出現在實地上)
控制點

每個控制點都會有在路徑上有一個對應的決定點(DP)。決定點並不會顯示在地圖上,但會清晰地標註在實地。運動員可在路徑上移動以協助作答,但一切答案都是於在決定點中從左到右看到的順序為準(如在決定點無法分辦旗號之順序則屬賽會違規,會導致控制點失效,例如在WTOC 2017首日賽事之第13個控制點,地圖上標註為A-B,但在決定點卻能清晰地見到三支旗,故無法分辦哪支是A及B,最終該控制點被取消)。如果有可能從多個位置觀察控制點,則提示符號中H欄在加上方向表示,例如在上述地圖中,第11個控制點需從西南方之路徑向東北方觀察,以決定旗號之順序。決定點的唯一作用是用來判斷哪支旗是A、B、C等,運動員需要自行在有利位置觀察,以選取正確答案。如果沒有任何一支旗位於地圖上之控制點,則答案為Z(Zero)。判斷答案後,如使用紙本控制卡,運動員須使用決定點附近之打孔器於所選擇答案之方格內打孔作答,如使用電子控制卡,則須在決定點附近,將控制卡拍向所選擇答案之控制器作記錄。

運動員答對之控制點數目,再減去超時的懲罰(每5分鐘扣1分)是運動員的最終分數。除了上述的賽程外,運動員亦須進行計時站賽事(參看下段「速決賽」以描述),以分辨同分者之名次。

速決賽(TempO)

速決賽是沿徑定向較新之形式,於2013年正式納入世錦賽。速決賽是只設有計時控制點之賽事,賽員須坐在固定位置作答,並由工作人員計時。

一個速決賽賽事設有多個計時站,而每個計時站設有多個須連續作答之控制點,當全部作答完畢後才停止計時。

運動員在出發時並不會帶有地圖,並須按照指示到達停止牌(STOP)前排隊,由工作人員帶領進入計時站。在進入計時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遮蓋運動員的視線,令其無法看得到控制點的佈置。

根據世錦賽的規則,運動員進入計時站後需先安坐,交出答案紙,並選定使用有圈或無圈之地圖,以及指出還是說出答案。然後工作人員會提供所選擇之地圖,但運動員並不可以打開。

接着,工作人員會移除遮掩,令參加者可清晰見到前面之旗號(五支或六支),然後按以下方式讀出介紹,過程並指出旗號所在的位置:

「前面有六支旗號:Alpha、Bravo、Charlie、Delta、Echo、Foxtrot。開始計時。」

這時運動員隨即打開第一張地圖閱讀並作答,如指出答案則需清晰地指在答案板之字母上,如說出答案則須清晰說出Alpha、Bravo、Charlie、Delta、Echo、Foxtrot或Zero(精確賽計時站不設Zero)作答。每題作答後須將地圖收好並翻到下一張地圖繼續作答,過程並不可參閱其它地圖,直到全部作答完畢為止。計時站之時限為每題30秒,整站一起計算。如在限時結束時仍未能全部作答,未能作答之題目會被標記為錯誤。工作人員會在每一題作答後複述答案並記錄在答案紙上,並於最後一題作答時停止計時並記錄。運動員交回地圖,取回答案紙並離開計時站,按指示前往下一個計時站或終點。

速決賽之最終成績為各站之總用時,並加上每錯誤答案30秒罰時。至於精確賽計時控制點之成績為各站之總用時,並加上每錯誤答案60秒罰時。

這影片展示計時站之程序。

接力賽

接力賽於2016年正式納入世錦賽,取代了以往之團隊賽。接力賽為三人一隊,每人均須先完成精確賽部分,然後再速決賽部分。這個格式由2011年起於瑞典推行,取代了下述之舊有格式。

接力賽之精確賽部分之控制點數目為3的倍數,每人均須完成賽程的三分一。控制點並沒有固定順序,第一棒運動員按任何次序選取賽程中其中三分一作答,交棒後第二棒運動員選取其餘三分一作答,最後一棒運動員作答餘下控制點。運動員在指定之接棒區交棒,只可以交一張隊紙,註明了哪些題目已經作答(但沒有答案),另加一隻手錶用以計時,並不可作任何交流。每名運動員均會使用新的地圖作賽。精確賽之限時為全隊共用。

第一及第二棒運動員交棒後隨即進行計時站,而第三棒完成後則須進入隔籬區並等待初步成績,然後按名次倒序(用時最多者先)完成決賽計時站(一般為觀眾計時站)。計時站按速決賽規則進行,設有Zero答案。

每隊於計時站之總用時,加上於計時站每錯誤答案30秒罰時,再加上於精確賽每錯誤答案或超時罰分60秒罰時為其最終成績。

舊有格式

接力賽之原有格式,現時還在歐洲錦標賽使用,與世錦賽不同。該格式不是自由選取控制點,而更像傳統徒步定向之接力賽。

在這格式中,在精確賽部分,每棒均到訪相同之控制站,但題解則可能不同,不過,全部隊伍之合併賽程(題解組合)必然一樣,與徒步定向之開叉原理一樣。以3人接力為例,每個控制站各設3條題目,不同題解,並隨機分配給3名隊員。

在速決賽部分,所有隊員可能到訪同一組計時站(而答案則每棒不同),舉例,每站均設3套題目,並隨機分配給3名隊員;又或者可能像世錦賽一樣,賽程可能設3個計時站,當中2個隨機分配給首2棒,最後則用作決賽。

分數計算則與世錦賽一樣。